科研動态

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科研動态>>正文

學校舉辦“風電大部件損傷預警及沙戈荒光伏電站智慧運維關鍵技術”學術講座

時間: 2024年07月03日 19:26 作者:  點擊:

2024年7月1日下午,内蒙古工業大學航空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畢俊喜教授應邀來我校進行了一場以“風電大部件損傷預警及沙戈荒光伏電站智慧運維關鍵技術”為主題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學校科技處、bv伟德官方网站等聯合舉辦。

講座開始,畢教授首先詳細介紹了風電大部件損傷預警技術的研究進展。風電設備的核心部件,如風機葉片和發電機組,由于長期處于複雜的風力環境中,容易受到各種應力損傷。畢教授通過實例分析了如何利用NREL 5MW風力發電機葉片模型,通過數值模拟和BP神經網絡算法對風機葉片的損傷進行精準預警。他着重介紹了基于OpenFAST軟件的仿真分析方法,這種方法通過對風機運行數據進行實時監測,可以有效預測設備的損傷部位及其程度,從而為設備維護提供科學依據。在講解風電設備損傷預警的同時,畢教授還強調了智能算法的重要性。他詳細介紹了如何通過引入機器學習和大數據技術,進一步提高預警系統的精确度和響應速度。尤其是BP神經網絡的應用,使得系統可以通過自适應算法不斷優化計算模型,有效提升了風電設備的運維效率和可靠性。講座的第二部分,畢教授轉向了光伏電站的智慧運維技術。他以沙戈荒光伏電站為例,展示了如何在光伏電站的日常運行中,通過智能化運維系統實現設備的實時監控和故障預測。光伏電站的運維面臨着惡劣環境下的諸多挑戰,如設備積塵、組件老化等問題,畢教授解釋了通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技術,如何優化運維流程,并提高設備的使用壽命和發電效率。特别是光伏闆的清潔度監控和損耗檢測技術,成為了提升光伏電站運營效率的關鍵。

講座結束後,師生們踴躍提問,圍繞風電設備的損傷檢測技術、光伏電站的智慧運維體系、以及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在能源領域的應用展開了熱烈的讨論。畢教授耐心細緻地解答了每一個問題,并與師生們分享了他多年來在科研與工程實踐中的寶貴經驗。他指出,未來可再生能源設備的運維将越來越依賴于智能化和自動化技術,通過提高預警系統的精準度和反應速度,可以顯著減少設備的故障率,提升能源系統的整體效率。與會師生對講座内容表示了高度認可。許多學生提到,通過這次講座,他們不僅對風電和光伏領域的前沿技術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還對未來的科研方向産生了新的思路。講座不僅傳授了理論知識,還結合了大量實際案例,展示了智能化運維系統在可再生能源領域中的廣闊應用前景。

此次講座内容豐富,涵蓋了風電和光伏領域的關鍵技術與前沿發展,為我校師生提供了一個學習最新科研成果和技術應用的寶貴機會。畢俊喜教授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使師生們對風電和光伏設備的智能運維技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激發了大家對相關科研領域的濃厚興趣。


主講人簡介:

畢俊喜,教授,博士生導師,内蒙古工業大學航空學院副院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内蒙古力學學會常務理事、内蒙古自治區新質生産力技術學會常務理事、四川省電子學會電子産品可靠性與質量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内蒙古自治區軍民融合标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内蒙古自治區專利獎評審委員會委員、内蒙古自治區知識産權人才智庫專家,中國物資再生協會風光設備循環利用專委會專家委員,内蒙古太陽能協會專家委員,内蒙古計量校準測量協會專家,呼和浩特市企業科技特派員、赤峰市寶山區科技特派員、Scientific Reports期刊審稿人、内蒙古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委。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自治區重點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自治區科技計劃等項目等國家、省部級項目20餘項、橫向項目1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SCI、EI收錄20餘篇;授權可轉化發明專利多件,實用新型專利20餘件。起草國家能源局能源行業标準2部、自治區地方标準1部、出版國家級規劃教材1部、參編專著1部,獲河南省測繪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主要研究方向:智能制造;複雜機電裝備可靠性設計、制造及優化。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