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成果

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學科科研>>科創成果>>正文

強化班成果展示

時間: 2024年10月28日 16:35 作者:  點擊:

一、班級概況

· 班級名稱

零壹青年紅色卓越工程師強化班

· 建設背景

20229開始,bv伟德官方网站面向全院學生公開進行選拔,自願報名、動态調整,選拔優秀學生成立科創班,充分利用學生的課餘時間,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科創班不斷在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方面作出嘗試與改革,得到了較好的效果。

2023,在科創班的基礎上,開展零壹青年紅色卓越工程師強化班的建設工作。根據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的培養标準,結合我校特色和電子信息類人才的培養定位,電子信息類卓越工程師培養聚焦能源電力行業,與能源電力領域交叉融合,尤其是在綜合能源智慧運行與安全生産、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與數字化運維等方面對電子信息技術的需求,開展對強化班的卓越培養。同時結合校史學習、“大國工匠”精神學習、專業創新人才事迹學習、“紅色六地”考察學習等,對強化班學生進行紅色培養。

零壹青年紅色卓越工程師強化班人才培養目标: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面向國家、行業和地方區域社會發展需求,具有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專業知識和技能、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懷有紅心向黨的信念和技術報國的志向,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理念和雷鋒精神,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人文素養、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團隊合作精神,能在能源電力及相關電子技術、信息處理領域從事技術研發、生産維護、工程設計和管理協調等工作,解決能源電力、電子信息工程領域的控制、監測、信息傳輸、故障診斷等領域複雜工程問題,具備電子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強、适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的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二、教師團隊

· 班級負責教師

王森,教授,博士後,興遼英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遼甯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千層次”人才,沈陽市高層次人才,沈陽市優秀研究生導師沈工拔尖人才。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科學廳教育廳等縱向課題8項,完成企業委托科技攻關項目20餘項,科研到款逾千萬元。在國内外重要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教材1部、專著2部,獲批國家專利15項。獲遼甯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遼甯省研究生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獲省級以上獎項100餘項

· 核心教師團隊簡介

姓名

學曆

職稱

教授課程

研究方向

闫鴻魁

碩士研究生

副教授

新型電力系統數字化運維

電機與電器

張玉豔

博士研究生

教授

可編程控制器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曲延華

博士研究生

教授

電子工程師實訓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趙東升

碩士研究生

講師

單片機應用系統設計

電路與系統

陳曉紅

碩士研究生

講師

智能電網信号處理

通信與信息系統

包妍

碩士研究生

副教授

傳感器原理與應用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馬超

碩士研究生

講師

電子系統設計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王偉平

博士研究生

講師

綜合能源智慧運行

儀器科學與技術

唐沖

博士研究生

講師

綜合能源安全生産

電氣工程

梁岱立

碩士研究生

助教

Python程序設計

無線電物理

殷文雪

碩士研究生

助教

物聯網技術

控制工程

肖豔輝

碩士研究生

助教

電力電力技術

電氣工程

李嘉欣

碩士研究生

助教

數字孿生技術

電氣工程

劉甯

碩士研究生

講師

電子系統仿真

控制工程

朱玥

碩士研究生

助教

電子線路制作實訓

集成電路工程

· 教學特色

根據強化班總體要求和結合實踐所制定的培養目标要求,将通識教育、科創教育相融合,強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突出能力培養,将能力培養貫穿于整個培養過程,設置的每一門思創課程、科創特色課程和實踐環節都能夠實現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CDIO教學模式,項目式教學方法,以實踐動手訓練鞏固紅色卓越工程師強化學習成果。課程進行教學時,教師根據行業發展、企業經曆、科研項目等信息轉化成案例教學的材料,讓學生都能“聽得懂”,但又足夠有“深度”。以案例或項目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圍繞問題收集資料,鼓勵學生将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彼此之間相互合作、深入探究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助于激發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内驅力。

課程考核采用“一課一賽”、“賽訓融合”。部分課程培訓結束時,在bv伟德官方网站内部舉辦技能競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水平。通過院級比賽的鍛煉,提高參加政府類、行業類高規格競賽活動的獲獎率。實現邊教邊學邊賽,最終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三、班級建設情況

· 班級規模:

現班級共45人,來自bv伟德官方网站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機器人工程、通信工程、人工智能5個專業的大一至大四的學生。其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25人、自動化8人、機器人工程6人、通信工程4人、人工智能2人。

· 班級管理制度:

結合強化班的建設要求,制定了《bv伟德官方网站零壹青年紅色卓越工程師強化班管理辦法》,明确了招生辦法、選拔機制、考核機制、獎勵機制、學習紀律、實驗室管理等保障措施。制定針對性的制度,為強化班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教學基地建設

· 配套硬件設施:

零壹青年紅色卓越工程師強化班教學場地分别在新型電力系統實訓大樓零壹青年紅色卓越工程師培養基地、F120F213。同時為班級學生配備有3個實踐中心(智慧能源安全生産實踐中心、電力人工智能實踐中心、智慧電廠智能巡檢實驗實訓中心)和3個電子電路設計實訓室。



· 實踐教學基地:

零壹青年紅色卓越工程師強化班與遼甯郵電規劃設計院、新松教育科技集團、沈陽市金科精密儀器有限公司、帝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了廣泛的産學研合作,在校内校外建設了實習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實習實訓場所。


五、成果展示

· 學術成果:

2024年,學生發表論文3篇,授權實用新型專利3項,軟件著作權1項。



· 競賽獲獎:

學生在2024TI杯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遼甯賽區,獲得遼甯省一等獎4項,二等獎1項的好成績,一等獎獲獎總數在省内所有參賽高校中排名第二。

2024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原互聯網+)省賽中,共獲得一金、兩銀、四銅、兩優秀。其中金獎項目《藍眸智鸢——AI for Engineering 新範式下智慧電力監控新通道》晉級國賽,取得國家級三等獎的好成績。

2024挑戰杯遼甯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7件作品喜獲佳績,其中金獎3項、銅獎4項,實現了獲獎數量與質量的雙重飛躍。



· 實踐成果:

強化班同學利用假期時間走訪各地紅色教育基地和能源電力企業,一方面了解當今的能源電力行業前言發展,另方向一方面了黨的光輝曆程和紅色文化的豐富内涵讓同學們對自己使命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也激發了同學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的決心。

強化班實踐團先後前往華潤沈陽熱電廠、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的沈北污水處理廠、中國能建東北電力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對儲能項目、光伏+發電站及風力發電站等前沿綠色電力項目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實地考察。



邀請優秀校友李聰和盧闖,為大家分享興遼工匠追求卓越的成長經曆,學生們從兩位優秀校友身上汲取勞模精神與奮進力量。






Baidu
sogou